老谢研算:2022年市场预见(仅供参考)

  同去年预测一样,要判断2022年市场走势,就首先要了解回顾一下2021市场的一些特点与变化。这里我依然延用一条主线和一个框架来梳理2021年市场的格局与变化。

 

主线:火爆的大宗商品
框架:美联储政策、中国央行政策

 

回顾对去年市场的预判,相信CCFEI老用户和在册会员客户都已经感受到了某种力量场,尤其是最后对于下半年两次降准和降息的判断..........其实是掐指算出来的........万一算错怎么办?那老谢就动用秘技“天外飞仙”穿越到未来寻找真相。其实现在科学理论研究证明,量子力学中隧穿效应已经有这种可能。(以上这些都是胡扯,一笑而过仅供元旦消遣)

 

我们在这个市场中,特别是在如何庞大的全球信息场中,如何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然后再把信息组合套用组建属于自己的预测模型,就是一门值得终生研究的学问了。其实预测这事儿是非人所为,每次都100%命中那就是神仙了。当然,牛还是要吹,谱还是得摆。

 

方法千百种,结果只有一个。言归正传,我们来回顾在去年的六大预判(要麻烦老用户们动动手指打开202111日的文章参照对比了https://www.98bmr.com/article/ArticleDetail.aspx?aid=1015632)。

 

1、共和党这种老派的保守党基本上还在坚守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与准则,除了坚持枪支自由外,其强调民权、自由、反对堕胎和同性恋。而民主党最擅长的就是搞阴谋,大政府主义,支持各种跌破道德准则的法案。所以共和党这帮愣头青,怎么玩的过民主党里的阴谋家。操控大选后拜登上台概率自然是很大的。在一个长期被资本操控的国会中,选票不过是走过场。若不是面对新冠疫情一番匪夷所思的操作让华尔街资本心生寒意,特朗普不至于把一手好牌打成这样。

 

特朗普的下台并非是人民的民意,且这几年他为了让人民增加更多的财产也是鞠躬尽瘁,结果还是在资本集团的围剿中突围失败。资本是现实的,不能眼看美国本土日局面日渐失控。扶持拜登是必然的选择,为了在同未来的对手——中国长期对抗而不落下风,需要更加务实和智慧。想要三板斧就把中国搞死,显然不太可能。经过这次奥密克戎与的“互动”,老谢更加确信,新冠病毒源头就算不是来自美国也和美国脱不了干系。十有八九这背后的操盘手就是以民主党为首的资本利益集团。因此,去年判断拜登上台后基本上能稳定住美国本土疫情,不是拜登有多神,而是民主党和金融集团利益的捆绑所致。

 

这里不得不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完全走美国的道路。20173月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杨晓渡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过这么一句话:“资本希望在掌握经济权力之后谋取政治权力,这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在预判中国经济的时候,思考模式如果过于“资本化”,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蚂蚁金服上市被否、联想科创板IPO一日游、滴滴数据安全事件.......这几年我们不但看到了“权力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更见识到了资本“饮水若不思源,必遭反噬”的恶果。管你是恒山还是泰山,高层从来不缺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按下不表.............

 

2、美元之所以能覆雨翻云这么多年,全球化是一个重要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打造了一个以美元为核心框架的规则体系,串联全球产业链,从中牟取巨大利益。而特朗普的孤立主义,去全球化实际上对美元霸权的打击是巨大的。拜登上台后必然会重新“入群”, 布局全球战略,重启美元辉煌之路。乌克兰危机、白俄难民危机,显然又是一次“美式民主幽灵”再现。搅局欧亚核心板块,巴尔干与中东地区,是美国全球化的长期战略。不能让欧亚板块串连起来,“一带一路”是最大的威胁,不能眼看着被中俄排除在国际体系之外,美国依然要把持国际体系规则领导者的地位。服务美元与金融集团是民主党的终生事业。因此,我们今年又一次次见识了民主党“搞事情”的能力。

 

3、美元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美联储既是美国的央行也是全球央行的中流砥柱,毕竟美元是全球流通货币。2020年释放了超过次贷危机的流动性,2021年就不能再这么无限制印钞了。收缩是必经之路,只是收缩的时间点不能确定。美联储的职责除了印钞,还有一项重要功能——预期管理。美联储每一次的会议都是全球货币政策的风向标。民主党上台后,第一件事情必然是重建美元在全球市场的信心,拉升美指是其内在责任。因此,2021年美元必然是要走强的。对于中国来说,是疫情后产业链恢复最快的国家,美国释放的大量流动性基本上都往中国去了。那么在美联储政策反转的时候,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不是要从防范流动性输入变成防范流出呢?很显然,我们看到2021年的外汇市场,在美元高歌猛进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却维持一个升值的态势。人民币和美元的关联性为什么会脱节了,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中国的生产能力和在全球经济中的稳定性使得外资对中国的信心增强,其二在防范资本流出方面,中国也是做足了准备。压制地产扶持制造业,锁住中长期资本。

 

4、事实证明,美联储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低迷,印了太多的美元。但实际上经济的复苏光靠发钱是不管用的,没有人生产才是最大的坑。美联储2021年遭遇的是两难的问题,疫情并未有实质性的好转,各类疫苗效用在不断削弱中,且不断有德尔塔与奥密克戎等变异病毒袭扰。而发出去的美元效果并不理想,经济复苏乏力。美国自身却因为通胀,陷入资产泡沫之中,美元信用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美联储是缩表不行、不缩表也不行。因此,国际大宗商品在美联储一整年的犹豫不决中肆意狂欢。

 

5、应该说2021年最令人惊讶的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去年的被动升值,到无论美元如何涨与跌,人民币都保持稳定在6.32~6.58之间。一方面是美元疲软,另一方面是中国是全球经济率先复苏的国家,且经济运行稳定,外资对中国经济信心倍增,因此也对人民币保持信心。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有利于对海外债券的发行,也有利于贸易企业结算,更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应该说美国这几年的各种“骚”操作给了中国发展壮大自己的良机。连现在美联储各种喊话式操作也无法撼动人民币的走势。所谓“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拉雷”,美联储只要没有实质性的操作,人民币就在那静观其变。

 

 

62021年的CPIPPI基本上按照我之前分析的走势,CPI转正是必然的,而PPI是否持续上行,有两个关键因素需要考量:一个是资金面一个是政策面。资金面上因为美国大放水,其实很难紧缩。而政策面上,中美贸易战实际上是个双输的局面,对于长期支持全球化的民主党来说,上台后早晚是要废掉这个所谓加征关税条约的。因此,资金宽松面有利于商品走高,而贸易形势的好转,在需求面上也会给予商品流通环节一定的支撑。因此,当时老谢个人判断,2021年的大宗商品在整理回调后会继续上行,且在一个相对高位盘整,前提是美联储不马上退出QE。事实证明,2021年国际大宗的疯狂走势反向印证了美联储除了狂印钞票,其他方面真是黔驴技穷………

 

至于CPIPPI的剪刀差走势,上半年会是一个同时上行的走势。下半年走势原本判断PPI会在高位回落继续和CPI形成剪刀差走势,然而实际情况是PPI增速一骑绝尘而去创进20年新高,直到年终增速才有所回落。主要是资本炒作黑色与有色等商品,惯性趋势下使得PPI高烧不退。

 

最后的“掐指一算”判断下半年我国在货币政策上会有两次降准或一次降息,只能对国内那些被各路媒体封神的经济学大师们拱个手说句:承让了。

 

7月初一次和12月一次降准,紧接着12月中旬LPR下调变相降息。当时的逻辑判断是从内外两个方向综合得出的结论。从外部来讲,美联储大放水后必然要收缩,这对于中国来说要稳定经济一定要保持相对宽裕的流动性,不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因此在货币政策上一定是实行对冲操作的。今年我在很多文章中都反复强调过这点。从内部来讲,这两年的地方债问题很多,加上楼市被政策性长期打压,更会加重地方政府和地产企业的负债率。政策压制地产的目的是平衡因楼市无序上涨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说严重点,楼市再这么涨下去执政根基都会被动摇。但房地产毕竟关系到几乎所有产业,因为地产是超级消费终端最大的一头。压制楼市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也是可以预见的。上游的大宗商品是赚的盆满钵满,可下游却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上游的成本全都转嫁到下游去了,结果下游还不让涨价,最后不是逼死中间商就是逼死销售商。像许老板这样的顶流一定会扛不住,何况其他人!

 

说到底今年是“十三五”最后一年,经济必须实现转型,朝着高质量发展而去。敲打敲打那些时代中的既得利益者,逼迫他们转换赛道也是可以看得见的事情。还是那句话,中国的国情就是“欲速不达则大刑伺候,管死放乱理平衡之道”。敲了一棒槌,还得给颗胡萝卜吃。把大老板搞死了,下面一众小弟和许许多多底层的打工仔们也会被殃及池鱼。这降准降息就是胡萝卜。上半年敲棒槌、下半年吃萝卜,这都是安排好的。

 

至于为什么是两次降准,一次降息。这个吗…….一开始我就说了是“算出来的”,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呵呵。这里顺便提醒一下同行分析师,甚至一些券商、期货行业分析师。预测这个事情能少做尽量少做,不做最好。测不准伤名,测准了伤身;次次都不准伤心,次次都准伤命。以前有个著名经济学家叫谢国忠,年年预测房价要跌,结果伤透了买房人的心。还有一位地产大佬,年年预测房价要涨,不知道现在人在哪里?!

 

所以,预测这事一年一到两次就够了,只要逻辑没问题就行,还有千万别迷信数据,数据有时候也是会“骗人的”。所谓过犹而不及.......那就多些敬畏之心,信与不信就随缘吧......

 

对于2022年宏观市场的判断…… 未完待续........

链接:https://www.98bmr.com/article/ArticleDetail.aspx?aid=1048902

非常棒 不错哦 还行吧 一般般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相关文章
行业要闻
热点文章